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世一样。无论如何,我要对自己负起责任。
王小波 《黄金时代》
序言
自己对理想生活没有很具象的描述,也还在摸索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唯一确定的只有一个人生观:人生态度乐观积极,保持好奇心,多尝试,每天有进步,做一个温暖善良又有趣的人。
目录
- 山不会过来,需要我们过去
- 燃烧的不仅是卡路里
- 家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 永不过时的清粥小菜
- 精神上的营养不良
-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 Work-life balance
- Have a try
- Don't take it for granted
🌻 山不会过来,需要我们过去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每年组织架构调一调,我好像也会跟着动一动,今年也不例外。好比化学方程式里的水,哪里需要哪里搬。
从策采调到寻源,于我是好事,也确实得到了成长。面对了一群思维方式不一样的人,从部件扩展到了整机,管理也从兼职到了全职,有了更多尝试的机会。
我有谜一样的方向感,当有依靠的时候,我是出门习惯性左转的路痴,当没依靠的时候,我就变成了记路的小能手。来到一个新环境或新领域都意味着挑战,只能说不能给自己留太多后路,需要逼自己一把。
工作上最大的收获用两个关键词概括就是:从经营视角看问题、注重价值输出。职业经理人再怎么身居高位也无法完全体会到企业家或创业者的压力与责任。个人也好,团队也好,价值是靠自己打磨出来的,不是靠别人赋予出来的。在我们公司最不值钱的就是“官衔”。不喜拿鸡毛当令箭的纸老虎,也对那些叫不醒的假寐人表示无奈。不注重价值输出的人可能只适合当一个螺丝钉。
另一方面,也感觉自己到了一定的瓶颈,缺少突破,在啃老本,这跟自己思考上的惰性不无关系。

🚲 燃烧的不仅是卡路里
今年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坚持运动,没有之一。
这个要从策采春节前的最后一次聚餐说起,在那次聚餐上我们达成了重要共识:组建运动群,一起来锻炼。没想到一眨眼就坚持了一年。这是相当欢乐逗比的运动群,也没见过这么拼的:大晚上陪客人喝完酒倒在酒店床上后发现步数不够爬起来在酒店走廊来回走的;连老公的微信都不置顶也要将微信运动置顶的;给自己每天定闹钟提醒自己检查步数的;大晚上突然跳起来在办公室来回跑的......
现在看来,它如此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几个:一个是鼓励另一半也入群一起运动,获得了“后院”的支持;一个是大家日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一个是有处罚机制和互相监督;再有就是目标设置的比较合理,符合大家的心理预期。
这里也要郑重感谢培培的微信智能小机器人,不仅业务能力一流,还专业“陪聊”。帮团长减负不少,也给我们带来了相当多欢乐。
今年才知道并关注的一个词是燃脂心率,科学锻炼很重要。聊到运动,自然绕不开健康,毕竟这是运动的重要动机之一。通过这一年的锻炼,身体状况确实感觉比以前要好,小毛病变少了,精气神变好了,江半仙也在此安利一波。
对我来说,比较痛苦的就是肠胃和眼睛了。
从小肠胃就不好,以前每年都要搞那么一两回肠胃炎,一般半天或一天就回血了,谁知道今年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发了两次,恢复的战线也拉长了许多。发现自己能量密度不够是从生病看出来的,平时生龙活虎咋咋呼呼,一生病就马上歇菜,渣渣的我自己都想鄙视。
因为眼睛敏感不适合戴隐形,小学四年级近视开始戴框架眼镜到现在。虽然老妈说我戴眼镜更好看(谁让我像老爸是个泡泡眼),但戴眼镜确实多有不便,比如游泳、吃火锅、化妆(虽然也不化妆)。一度想去做近视眼手术一劳永逸,咨询了一波周围做了手术的同事,又在知乎上读了一堆帖子,最后还跟同事结伴去做了手术评估检查,最后因为眼睛度数不稳定、度数太高、暗瞳太大blablabla一系列原因作罢。
But,人的欲望真是可怕的东西,知道肠胃很敏感,还是忍不住要吃辣;知道眼睛越来越差,还是忍不住用眼过度。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
内心OS:如果有超能力,我就去这些领域突破突破造福人类:治疗近视眼的、治疗失眠的、帮助减肥的、延缓衰老的,这些都是普罗大众的痛中之痛哇~

🏡 家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每次搬家都是体力活,最多的物件是衣服,还有就是书,书实在太重了。今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自己一个人住,此前都是跟家人、舍友合住。我嘛,虽不迷信,但是怕鬼。原本以为一个人住会很害怕,实际适应的杠杠的,看完恐怖片照样一沾枕头就睡着,此处应有掌声。
从踏入社会到现在,总共经历过5次搬家。每次搬完家下一次什么时候搬、搬去哪的不确定性都让我没来由的焦躁一会儿。也有思考过是不是有一个自己的家会更有安全感一些。
关于买房,起初是没意识,连钱都没攒;后来是没概念,错过了好时机;再后来是没决心,怕失去自由。直到今年下半年在大帝家聚餐聊天,他跟我和baby讲有能力的话还是买个房,要不然都不知道钱怎么就花没了,好歹房子还算自己的固定资产,一想也是,像我这种不知道钱去哪又不记账的病得治治,未来还可以把爸妈接过来广州。跟他理了理手上的资金状况和房地产行情,还是有机会的。后来大帝开车带我们去楼盘看房,看完就心动了。对我而言,买房需要靠冲动,当天就下了定。然后就是凑首付,就这样,在2019年的尾巴我稀里糊涂的成了一枚流俗的房奴。
在这里要重点感谢一些朋友,大帝夫妇自然不在话下,鸭总夫妇、肉哥、美女姐姐、John爸很爽快的给予了资金支持。我对借钱这种事往往难以启齿,怕给别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但敢开口的对象都是自己很放得开的人了。baby本身没有多少闲钱,也说要支持一下我,虽然被我一口回绝了,但也相当感动了。另外也要感谢培培,帮我做买房的指导和分析,给我冲动型的消费给予了一丝理性支撑。
在韩国釜山一个旅游点拍的山坡上的房子 大帝夫妇带我和baby去看房时拍下我们俩
🥒 永不过时的清粥小菜
家人就像清粥小菜或者一首经典老歌,日常不会时时挂在嘴边,但心里总有它的一席之地,不会过时。
从小就很野,属于放养型,上学后也是想起来了才跟家人联系一下,偶尔想家了才回去。长大后才渐渐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意味着什么。
在公司健康管理中心的熏陶下,健康意识比常人相对好一些。虽然每年也有督促他们在老家做体检,但毕竟跟公司的设备和医护人员没法比。今年很开心把老妈和妹妹接来做了体检和胃肠镜,所幸没有什么大毛病。遗憾的是老爸有事没来成,话说这个烟酒不离身的老顽固才是要重点检(bian)查(ta)的对象,明年一定要薅过来做个全身检查,借健康医生的权威来好好整治一下他,最好能让他把烟酒戒掉一个。
对于家人,除了例行的健康检查外,还能做的就是更多的陪伴和仪式感。印象中除了小时候三姨父帮我们一起拍过一次全家福照外就再没有过了,甚至连日常合照都很少,这也是挺遗憾的,都怪物资匮乏的童年和觉悟太晚的我呀。猪年春节假期联系了一家影楼,对方热心的愿意延迟关门一天等我赶回去,就这样留下了成年后一家人第一次正式的珍贵全家福照。8月份老妈和妹妹过来体检,在广州待了差不多一周时间,晚上如果没有会议或聚餐,老妈就会做好饭等我回去吃,是真幸福~恰好离开前一天是七夕情人节,还带她们在公司的西餐厅体验了一顿浪漫的七夕节晚餐。这次过来也带她们跟小白猪、冰儿、鸭总、雨霞几家人一起吃了顿“家族饭”,把各自的老人互相介绍认识了,这也算是友情的一种深度延续吧~等收房了之后可以考虑把爸妈“骗”来广州生活,他们也不用担心人生地不熟了。现在科技和交通也发达,以后争取多回家看看,也可以忽悠他们来广州住一段时间或者一起出去旅行。

📚 精神上的营养不良
纸质书和电子书就像模拟的黑胶唱片和数字的CD唱片一样,各有所长。我更偏爱纸质书,捏在手中更有温度和味道。
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短暂而有限的,但读书就好比多过了N倍人生,免费经历了别人的世界别人走过的路,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黄埔图书馆真真是一个周末好去处,最爱的是它的安静,去坐上一个下午,也可以翻完一本书。今年看书比去年少,而且偏科严重,看了好些古典音乐和文学相关的,但采购和管理相关的专业书籍几乎没触碰。明年要给自己定一个读书计划,多涉猎一些。
自己记性不好,内化也很差,所以读的书真正吸收的不多,这一点让我很头疼。之前戴师傅教了一个漫无目的看书的法子,挑一本书看,再从里面挖掘其他感兴趣的点,从这个点再延伸出去继续研究,这样就像蜘蛛网一样,覆盖的纵深更好。

🕰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人一直在自然成长,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意义,在合适的时间适合做合适的事。
公司的后勤元老曾叔在今年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过往这么多年看到他一直勤勤恳恳。从去年开始看到曾叔身上的一些转变:重心慢慢从工作转向了家庭,会抽出一段较长的时间,跟儿子和老婆去国外旅行。替他开心之余,我也在迟疑,我的人生应该是怎样的呢?虽然老了是可以有更多时间去享受,比如旅行,但是也有诸多局限不是?刺激的极限运动比如蹦极、跳伞是不用指望了,腿脚和体力大不如前,想做背包客难,再老一些连飞机都不能坐,“世界这么大,我想去走走”怕是实现不了。更何况未来那么多未知,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
爱情和婚姻,也是类似。看到了周遭许多大龄单身女青年的生活状态,再看看自己,不知不觉30岁已过,算算也有好几年空窗,多可怕。为什么就到了现在这个境地?这跟自己的心态不无关系,用“一个人也可以过的很好”的自我暗示和拒绝的蜗牛行动关闭了那扇门。我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还是向往爱情向往婚姻的。既然如此,何不现在调整好自己,去积极创造和把握机会呢~毕竟越到后面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 Work-life balance
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旅行让你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
毕淑敏
一直对旅行有迷之热爱,上大学后每年至少会出去穷游一次,踏入职场后头三四年也是这么过来的。那个时候多潇洒啊,工作上还是愣头青充满自由,没有成年人身上的压力负担,也还有一群同样单身有趣又闲的“狗友”。2015年因为工作原因走不开遭遇了人生旅游的滑铁卢,连着放了baby三次鸽子,日本、沙巴和西藏之行就这样与我失之交臂。
连续三年未能出行憋坏了我,再加上越来越闭塞、单调不social的状态,内心那头小野兽随时都想蹦出来,告诉我需要做出调整,寻找work-life balance。通过跟朋友们的交流、取经,终于在2018年勇敢的踏出了第一步,成功去了趟西藏,也慢慢摸索出了如何做到work-life balance的小心得。
如果没有特别的专案或特殊情况,对于长假期,预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工作,其他时间可以安排一个长途的旅行;对于短假期,同样预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工作,则可以选择在周边走一走或找一些交通便利短时间就可以到达的城市转转;对于日常周末,则可以进行一些健康绿色的活动或聚会,比如徒步、泡图书馆、打羽毛球、听音乐会/演唱会;对于工作日,可以抽一些晚上做锻炼、约好友看一场电影、深耕自己的兴趣爱好。
🤡 Have a try
关于尝试,我自己分为两块,一个是保持好奇心,一个是保持研究气质。好奇心是确保广度,针对新事物,可以无门槛无边界的去接触;研究气质是确保深度,遇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再择优做深入的研究。
感谢近几年国内综艺的不断创新,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街舞、说唱、摇滚乐队这一系列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并用很低的成本从门外汉变成了幼儿园水平。
自个儿只有玩游戏的热情但没有玩游戏的智商和手脚,所以特别羡慕游戏玩的厉害的人。在同事的带领下进入了王者荣耀的世界,还凑热闹看了一些比赛直播和游戏题材的电视剧。虽然经常都是躺赢或者坑队友送人头,但好歹让我对这类游戏有了更多了解,也跟大家有了更多共同话题。游戏也是讲究意识和策略的,所以也是技术活,以后我肯定不排斥我小孩玩游戏,最好是个高段位玩家。
再比如,以前对历史一点都不感冒,看了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野版的《资治通鉴》解说、遇到一个全历史APP推荐后,突然就喜欢上了。这种变化就跟自己小时候不爱吃一些菜,长大了突然就爱吃了一样神奇。
这些尝试和接触都帮我拓宽了一定的知识面和视野,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比如听歌的风格、欣赏时尚的眼光、交友的范围、聊天的谈资、人生态度和格局......
在大撒网式接触新东西之外,我也挑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音乐继续深挖积累。因为自己记性比较差,所以除了看和听之外,也决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笔记,让自己的记忆更系统立体。得益于帮老大整理了这么多CD和黑胶唱片,现在古典音乐已经慢慢入门,所以就以它做了学习整理的敲门砖,希望在明年可以把这个部分的知识树建完,小小期待一下。

❤️ Don't take it for granted
我们打从娘胎里就很擅长索取,这是一种自保的本能;孩提时代哭一哭闹一闹就可以轻松获得自己想要的玩具。不过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索取当然也得有给予。家人和老师从小也都教我们要懂得分享和感恩,就是这个道理。
大帝之前找公司内部给创业的业务帮了一个小忙,虽然是对公,但他还是非常虔诚的给对方发了长长的感谢语。我记得很清楚他说的一句话:“现在年纪越大,就越来越懂的要感恩,别人没有义务一定要帮你。”所以,即便在我们看来对方不过是举手之劳,也没必要在别人不给援手的时候进行道德的绑架或人格的看轻。另外,在亲情方面好像更容易出现这种take it for granted的心态,这也是我需要反思和调整的。
希望未来我能慢慢做到放大看别人对我的好,平常心看别人的旁观,永葆帮助他人的善良。
本文系作者 @站点默认 原创发布在 蔡培培的独立博客。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二姐还是一如既往的文艺女青年,希望能早上脱单与他一起旅行,看书,生活
已阅